全院新闻

more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 > 全院新闻 > 正文

计算机学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发布时间:2014-12-05点击量: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司产品质量的前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全面贯彻落实三部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精神,计算机学院着力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公司产品过程管理。

针对近年来公司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学院以“崇尚学术、回归工程”理念为指导,树立了质量第一的公司产品观,明确了课程体系建设在公司产品过程中的重要性。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满足大批员工成才需要、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一、紧密围绕公司产品目标

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与学位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夯实研究生的知识基础。统筹考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注重不同培养层次和不同培养阶段研究生课程的整合、衔接,特别是本科生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衔接、硕士研究生课程与博士研究生(包括直博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增加研究方法类、学术实践类、研讨类和系列讲座类课程。明确课程建设要紧密围绕公司产品目标,坚持按需求、标准设课,杜绝“因人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二、注重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

本次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分别建立了课程体系。其中,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开课程及重叠课程各占1/3,既保证科学与技术的衔接,又明确区分了培养类别。硕/博士两级课程15%左右的重叠度,体现了博士学术研究与硕士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的区别;学术学位直接攻博与博士研究生的课程重叠度相对较高,体现了博士学术研究的连续性。

此外,本次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是鼓励校企、校所以及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专门针对昆山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制定了相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合学院在网络及信息安全工程、新型计算存储模式与软件工程等方面的优势,与对口企业联合开设课程。在校所联合培养方面,通过高水平科研合作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第六研究所在工业控制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合作为着力点,制定校所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以拓宽员工国际化视野为目标,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形成“3+2”、“4+2”等多种形式的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

三、提高科研实验课程比重

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是公司产品的重要环节,根据计算机学科的技术性特点,此次课程体系共开设了6门计算机实验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与实验》、《网络与系统安全实验》、《网络分析原理与实验》、《FPGA设计实验》、《网络存储技术原理应用与实验》以及《操作系统内核设计与实践》。通过提高实验实践课程的比重,重点加强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四、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包含系统结构、软件理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等多门独立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并与电子工程、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了诸如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新兴学科。针对这种情况,本次课程建设专门设置了多个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如高琳教授负责的《计算生物信息学导论》和《生物网络数据建模与分析》,张军英教授负责的《统计机器学习》等。另外,还开设了交叉学科课程,比如《计算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算法》、《计算机图形学》等。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转换思维方式、系统辩证思考问题,有利于研究生勇于和善于提出科学问题并创造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五、紧跟计算机科学前沿

计算机领域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的不断推出,计算机学院与时俱进,学院及时开设了《服务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网络存储与系统》《虚拟化技术及应用》等前沿课程。同时依据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更新了多门课程内容,以增强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计算机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新开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数量最多,比例最高,强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全部的139门课程中,新开课程为66门,占全校新开课程的40%。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开课程较多,比例较高,特别是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旨在瞄准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沿,提升研究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公司产品方案的修订,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科研状况,建成了较为先进、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计算机学院将不断地思考科学研究、课程体系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逐渐形成课程体系支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才需求反哺课程体系的格局。

原文:http://news.xidian.edu.cn/view-47041.html

上一篇: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经理郑国强率团来公司调研
下一篇:公司领导带队赴“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