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会议举办地陕西省西安市出现多例新冠疫情本土病例,陕西省与西安市相继发布相关疫情防控政策。根据防控政策,西安市目前不允许召开线下会议或聚集性活动。大会组委会决定对本届CCF中国软件大会的举行方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形式是,3天的大会活动安排为,12月24-25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所有分论坛都安排在这两天进行,12月2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设立线下会场,并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全程直播,议程包括大会开幕式、院士特邀报告、NASAC青年创新奖报告、第四届软件开源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大会闭幕式等重要活动。
为保证参会体验,组委会为所有议程提供多种线上参与方式,包括分论坛腾讯会议室、B站直播间、线上直播平台等。组委会真诚欢迎各位老师、同学与业界同行参会,组委会全体成员将全力保障各位代表的参会体验,期待您的参加!
各位代表关心的大会费用、住宿、线上参会方式等事宜见通知第十项和第十一项中的说明。
一、会议简介
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软件工程专委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承办,Betway88必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具体落实,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实施,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协办,得到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管办具体执行。大会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前沿动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汇丰科技、百度公司作为白金赞助商,由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葡萄城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基础软件:自主、安全与创新”。
CCF中国软件大会由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与全国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会议(FMAC)两个会议有机组成。NASAC创立于2002年,已举办十九届,由CCF主办,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与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是中国软件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参会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涵盖内容最全面的学术会议。全国形式化方法与应用会议(FMAC)创立于2016年,历经五届,由CCF主办,CCF形式化方法专业委员会承办。FMAC聚焦形式化方法理论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深化拓展形式化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交叉,促进形式化方法、工具和应用在国内的发展。
2021 CCF中国软件大会的主题是“基础软件:自主、安全与创新“,包括特邀报告、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刊论坛、顶会顶刊论坛、学术论坛、工业论坛、教育论坛、学科竞赛答辩和软件研究成果展示等30余个不同类型的活动。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惠民、梅宏、吕建、廖湘科、杨孟飞、王怀民、冯登国、孙凝辉、钱德沛)将出席大会,做特邀报告,与广大参会者共同探讨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基础的软件如何走自主、安全和创新发展之路。
二、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
2021年12月24-26日
会议方式
1.12月24日、12月25日线上参会(腾讯会议室、B站直播间与线上直播平台);
2. 12月26日北京友谊宾馆;线上直播平台
会议官网
http://chinasoft.ccf.org.cn/
三、会议协同举办体系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
承办单位
CCF软件工程专委会
CCF系统软件专委会
CCF形式化方法专委会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
协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计算机学会
支持单位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白金赞助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前沿动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汇丰科技
百度公司
赞助商
西安葡萄城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出席大会的院士

五、会议组织机构
1.执行委员会
荣誉主席
林惠民 梅宏 吕建
主席
金芝 李宣东 王戟
委员
陈海波 傅育熙 黄志球 彭鑫 蒲戈光 王林章 王千祥 谢涛
詹乃军
2.大会主席
金芝 李宣东 王戟 王泉
3.程序委员会
主席
董 威 李 戈 卜 磊 李青山
委员
曹钦翔 蔡立志 陈 刚 陈俊洁
陈立前 陈 渝 陈 哲 陈 睿
陈雨亭 陈振宇 陈志峰 崔西宁
邓玉欣 高洪皓 耿 航 郭向英
贺 飞 胡春明 胡光初 黄 勃
黄志球 江 贺 蒋炎岩 纪守领
李必信 李建欣 李 涛 李宣东
刘 辉 刘 进 刘 璘 刘 烃
刘万伟 刘关俊 刘志明 陆 旭
马晓星 毛新军 毛晓光 明 仲
聂长海 彭 鑫 蒲戈光 戚正伟
秦胜潮 陶先平 史佩昌 宋 富
宋 莹 孙昌爱 孙宏伟 孙 猛
孙小兵 孙毓敏 孙毓忠 汤恩义
唐 滨 王林章 王千祥 王 涛
王 伟 文 明 武 星 武延军
吴海军 吴敬征 吴志林 夏 鑫
谢 涛 杨丽蕴 杨 珉 姚 远
叶明希 尹 刚 殷昱煜 应 时
余 萍 詹博华 张 超 张冬梅
张 贺 张立军 张 涛 张 羽
张 昱 张宇霞 张 源 赵永望
郑子彬 周代兵 周明辉 钟 将
祝立明
4.组织委员会
主席
李青山 崔江涛
委员
龚怡宏 郑江滨 张宏鸣 黑新宏 崔西宁 田 聪 苗启广 刘西洋
宋胜利 沈玉龙 李瑞 徐悦甡 张 亮 王璐 褚华 蔺一帅
覃桂敏 刘如意 王小兵 张南 于 斌 权义宁 焦晓鹏 朱光明
5.财务委员会
主席
王林章
委员
李瑞 徐悦甡 冯明涛 蒋志平
6.宣传委员会
主席
李瑞 徐悦甡
委员
褚华 蔺一帅 蒋志平 朱光明 张志为 董洛兵
7.赞助委员会
主席
宋胜利 王璐
委员
张 亮 刘如意 于 斌 覃桂敏 王徐华
六、12月24-25日线上参会服务
12月24-25日包含大会各项分论坛活动,为保证各位代表的参会体验,大会组委会准备了多种线上参与方式,包括各分论坛腾讯会议室、B站直播间、线上直播平台等。下面是本次会议的线上参与系统服务指南,请各位参会代表查看。
1.分论坛腾讯会议
大会组委会统一为各论坛申请分配腾讯会议号,大会工作人员在各论坛开始前启动并保障各个腾讯会议室,各位论坛主席参照各分论坛对应的腾讯会议号与论坛时间,进入腾讯会议正常主持论坛。各位参会代表可以按照各分论坛时间进入对应的腾讯会议参会、听取报告或问答互动。各分论坛对应的腾讯会议号请见会议通知中的会议日程表。
报告人腾讯会议环境准备:
(1) 报告人报告前请检查电脑麦克风是否开启;
(2) 网络环境:请提前在测速网(https://www.speedtest.cn/)测试自己的网速,需要保证网速上传速度20 Mbps以上,下载速度20 Mbps以上,保证网络稳定。
(3)会议卡顿怎么办?请您优先检查网络环境是否稳定,建议切换网络尝试,检查网络是否正常;
(4)请报告人在报告前提前进入腾讯会议房间等待;
(5) 直播期间,请退出相关语音软件,特别是微信。
2.分论坛B站直播间
大会组委会为每个分论坛分配了B站直播间,对应一个B站直播链接。通过B站,各位参会代表可以观看到12月24-25日各分论坛的线上直播。各分论坛对应的B站直播间链接参见会议通知中的会议日程表。
3.线上直播平台
组委会为本次会议搭建了专门的线上直播平台,参会代表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在线实时观看会议的各个活动,包括各分论坛、开幕式、特邀报告、NASAC青年创新奖报告、第四届软件开源创新大赛颁奖仪式、闭幕式等。线上直播平台可直接观看,无需下载或登录。
(1)平台链接: http://ccf2021.kailimice.cn
(2)平台二维码:

4.大会网站入口
各论坛对应的腾讯会议号、B站链接、线上直播平台的入口放置于大会官网的各类型论坛的主页上,各类型论坛在大会主页上的入口地址为:
大会官网:http://chinasoft.ccf.org.cn/
专刊论坛:http://chinasoft.ccf.org.cn/schedule/special/1.html
学术论坛:http://chinasoft.ccf.org.cn/schedule/science/1.html
工业论坛:http://chinasoft.ccf.org.cn/schedule/industrial/1.html
教育论坛:http://chinasoft.ccf.org.cn/schedule/education/1.html
七、12月26日参会服务
12月2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设立线下会场,举行开幕式、院士特邀报告、NASAC青年创新奖报告、第四届软件开源创新大赛颁奖仪式、闭幕式等重要活动。全天的活动由大会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全程实时直播,直播平台地址为:http://ccf2021.kailimice.cn。
八、会议日程
2021年12月24日

2021年12月25日

2021年12月26日

九、会议重要时间

十、会议费事宜
根据CCF的相关规定,大会组委会将已注册线下参会的代表转为线上参会,原注册为线上参会的代表不变。会议转为线上后,各位代表的退费及开票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1.若发票没有报销
①差价退还:代表提交退费申请,组委会将会在2周内办理差价退还,并寄送大会所发背包等精美礼品;
②发票:已开具的电子发票将作废,按照减去差价的新费用重新开具发票。
2.若发票已经报销
如果发票已报销,将不能退费。
注:对于所有原注册线下参会的代表,组委会都将寄送大会背包等精美礼品。组委会将以短信通知、邮件询问等方式收集各位代表的邮寄地址等信息,还请各位代表留意并填写。同时,12月26日前往北京会场参会的代表为线下参会,不再退还差价。
十一、住宿退房
组委会将于近期启动已订房间的退房,各位代表不需要操作,所有退房将由组委会来完成。各位代表已缴的订金等费用,会全额自动退还。
十二、技术服务支持
各位参会代表有问题可联系组委会技术支持人员:
胡 同:13379017513
杨 群:15109234031
闫邹青:18192541627
程亚静:15389231343
ccfchinasoft2021@163.com;hutong@kailimice.cn
------------------------------------------------------------------------------------------------------------------------------------------------------------------------------------------------------------------
附:大会各论坛信息
——专刊论坛——
软件数据智能化分析论坛
论坛主席:
孙小兵(扬州大学)、郑子彬(中山大学)、张 涛(澳门科技大学)、李 戈(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软件数据智能化分析一直是软件工程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随着诸如BERT、TRANSFORMER等人工智能分析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智能分析技术在各类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所衍生的数据分析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ChinaSoft 2021软件数据智能化分析论坛将围绕软件数据智能化分析的相关问题、技术、场景、实践等,聚焦软件工程数据汇聚、软件工程信息融合、软件工程知识提炼等新方法、技术、平台与工具。通过吸引高质量的论文成果,使得软件开发者和研究者对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最新技术和工具解决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问题(比如代码检索、缺陷定位和修复等)有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这些高质量的成果对于他们开发软件产品和研究相关课题能够提供帮助和启发。
系统软件安全论坛
论坛主席:
杨 珉(复旦大学)、张 超(清华大学)、宋 富(上海科技大学)、张 源(复旦大学)
论坛摘要:
系统软件是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底层硬件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核心基础软件,涵盖了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解释器、数据库、运行时环境、集成开发环境等。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系统编程语言、云计算、开源指令集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系统软件的安全问题大量涌现,比如利用CPU预测执行的Meltdown“熔断”和Spectre“幽灵”攻击、利用软件供应链发起的后门攻击和漏洞攻击。发现、缓解和防御系统软件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问题,对于保障各类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亟需国内外学者对相关各类新兴技术开展广泛的探索、尝试和交流。
ChinaSoft 2021系统软件安全Track关注系统软件风险、缺陷和漏洞的挖掘、检测、利用、评估、管理、修复、缓解和防御等相关技术方法,针对学术和产业面临的难题、挑战和瓶颈,征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理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探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领域软件工程论坛
论坛主席:
汤恩义(南京大学)、江 贺(大连理工大学)、陈俊洁(天津大学)、李必信(东南大学)、唐 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论坛摘要: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许多新兴技术迅速发展,软件工程与工业控制、制造、科学计算、数值计算、物联网等各领域进一步加强融合,正引领并促进这些领域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各个领域的相关要求,软件也对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包括计算需求不断增强、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效率和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等等。
这些特点导致对应的领域软件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研发难度增大,软件设计复杂、研发周期长、研发迭代速度慢等。如何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有效地处理各领域软件面临的问题,保障领域软件的可靠性和性能,实现领域软件智能化,提高软件在对应领域中的协同性,成为当前软件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领域软件针对其服务领域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在领域软件资源优化与配置、运营和部署模式、维护与演化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均非常值得研究。
ChinaSoft 2021领域软件工程论坛关注工业软件、科学计算软件、高性能计算软件、智能软件、区块链软件等领域,涉及到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工程、架构、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征集国内外在解决领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技术或实验方面等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实践应用前景。
云原生软件技术与工程实践论坛
论坛主席:
张 贺(南京大学)、刘 烃(西安交通大学)、周代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祝立明(新南威尔士大学)
论坛摘要:
2015年Linux基金会创建了云原生基金会,并提出“云原生”(Cloud Native)概念,涵盖开源、容器、微服务、编排工具等相关技术。普遍认为云原生是一种基于云基础设施的新型技术体系,是云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云原生软件也就是面向“云”而设计的应用,专门为基于并部署在云基础设施上而开发的应用。在使用云原生技术后,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的技术实现,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优势,实现快速部署、按需伸缩、安全访问、不停机交付等特性,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特别是在防疫成为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大量云原生应用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民众正常有序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软件和数据正在加速向云环境部署的重构和迁移,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和迁移已成为软件工程和云计算的前沿研究课题,并在工业界得到迅速普及。目前,几乎所有IT主要厂商(如国际的Amazon、Netflix、Spotify、Twitter等,国内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正在或已经完成云原生架构转型。鉴于云原生软件的特性和需求(如弹性、伸缩性等),其设计、开发、测试与运维都给传统的软件工程技术带来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
为反映云原生领域的技术实践,并促进国内云原生相关研究的发展,本论坛及专刊重点关注云原生软件技术、过程及支持工具等,拟收录国内外在解决云原生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重构、迁移等难题和挑战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实验等方面的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产业界的实践应用前景。论坛还将邀请云原生相关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云原生及DevOps的标准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推动国内云原生产业实践的快速普及与成熟发展。
智能化软件与软件控制论坛
论坛主席:
聂长海(南京大学)、孙昌爱(北京科技大学)、刘 璘(清华大学)
论坛摘要:
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软件正在定义和控制世界,软件本身的智能化,以及软件开发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智能化控制刻不容缓。有软件定义实现的地方,一般都会有控制。软件控制论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领域与控制领域的交叉、跨学科研究,其核心科学问题是,如何建立软件行为的控制模型、设计方法和控制理论,以实施对它们的有效、定量化的控制。软件控制论通过将软件问题归结为控制问题,以及将控制问题归结为软件问题,研究这两个领域的互补和结合,从而达到分别发展这两个领域的作用。研究智能化时代的软件控制论对未来信息技术的科学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hinasoft 2021智能化软件与软件控制论论坛主要包括但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
1)研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软件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和保障软件的自主性、可信性和经济性。
2)以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为基本手段,研究现代软件控制论中的若干问题,如:软件行为不确定性分析与建模,上下文感知的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评估,软件老化问题,软件重构与演化、软件迭代开发过程等。
3)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现代控制论与应用;智能化软件中的控制问题;控制的智能化问题等。
微服务与智能运维论坛
论坛主席:
彭鑫(复旦大学)、谢涛(北京大学)、张冬梅(微软亚洲研究院)、李青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Julia Rubin(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论坛摘要:
包含容器化、微服务、服务网格等技术在内的云原生已经成为新的技术浪潮,深刻地改变着软件开发、维护和运行的方式。根据Gartner的报告预测,到2022年将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与此同时,大规模云原生应用的运维管理也称为一个新的挑战,相应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运维也成为新的技术热点。继2020年CCF中国软件大会之后,我们将再次在CCF中国软件大会上组织“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专题论坛。本次论坛与SCI国际期刊《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组织了“Microservice and AIOps”专刊,将邀请通过第一轮评审的三篇来自国内的论文投稿到场报告。此外,本次论坛还将邀请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蚂蚁金服等企业的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共同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专题报告和Panel讨论,分享业界和学术界研究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同时共同探讨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面向AI计算能耗调控的系统软件方法与技术论坛
论坛主席:
孙毓忠(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宋 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戚正伟(上海交通大学)、李建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近年来,寒武纪、AMD、Intel和Nvidia等公司都推出了新一代的AI计算加速卡,这些新型加速卡通常以大规模集群的形式部署,阿里云等也因此推出了云上GPU集群服务。与此同时,OpenAI和谷歌等相继推出了GPT3等超高参数量的超大AI模型,这些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GPU。另一方面,云端融合的边缘计算、雾计算和区块链计算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样面临分布式AI训练的能耗挑战。因此,面向AI计算能耗控制问题日益成为此类大规模AI计算平台系统软件的重大挑战。
ChinaSoft 2021面向AI计算能耗调控的系统软件方法与技术Track关注面向AI计算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的benchmark设计与应用特征分析,能耗分析、度量与计算模型及方法,新型资源与任务调度理论与方法,以及高效能分布式训练的场景与操作系统实现及示范。本专题针对AI计算系统软件效能的重大突破和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开展研讨,汇聚包括系统软件、人工智能、绿色计算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共同研讨研究挑战与机遇,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面向人工智能的推荐系统前沿研究论坛
论坛主席:
陈 刚(武汉大学)、刘 进(武汉大学)、黄 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武 星(上海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发展,信息量成爆炸式增长。作为缓解信息过载的重要技术,推荐系统目前已经在健康、智能交通、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有相当成功的应用。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持续变化,传统的推荐算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冷启动、推荐新颖度不够、数据稀疏等。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将新技术应用于推荐系统中,产生了一批新的推荐方法。探讨如何将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于推荐系统,对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也将促进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ChinaSoft 2021面向人工智能的推荐系统前沿研究论坛Track关注推荐系统中的特征表示与交互、推荐系统产业应用以及用于解决冷启动问题、数据稀疏问题、隐私性问题的相关技术方法等,针对学术和产业面临的难题、挑战和瓶颈,征集国内外有关推荐系统研究领域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推荐系统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支撑平台等方面创新成果,并探讨相关成果在产业界的应用前景。
定理证明理论与应用论坛
论坛主席:
曹钦翔(上海交通大学)、詹博华(中科院软件所)、赵永望(浙江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计算机系统在工业和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可靠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定理证明方法将程序和系统的正确性表达为数学命题,然后使用逻辑推导的方式证明正确性。不同于基于程序测试的进路,定理证明方法能保证覆盖所有边缘情况,完全排除一个特定类型的错误。而基于逻辑推导的交互式定理证明技术还能不受系统状态空间大小的限制,验证非常复杂的系统和性质。因此,定理证明技术不仅是形式化方法领域,也是众多其他应用领域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和研究新热点。
近年来,定理证明已经逐步用于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系统验证,这一方面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也成为定理证明技术发展的有利契机。目前,定理证明的规模化问题、定理证明工具本身的底层逻辑理论问题、适应于定理证明方案的程序验证理论问题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分析、逻辑、概率等基础定理证明库或求解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论坛“定理证明理论与应用”的主题将围绕定理证明方法的各项应用,包括其在数学定理验证、算法数据结构验证、编译器验证、操作系统验证以及混成系统建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定理证明及相关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关键理论以及重要应用将被邀请到ChinaSoft 2021做报告。
形式化方法与应用论坛
论坛主席:
陈立前(国防科技大学)、孙 猛(北京大学)
论坛摘要:
形式化方法以严格的数学化和机械化方法为基础来规约、设计、构建、验证、演进计算系统,是改善和确保计算系统质量的重要方法,其模型、技术和工具已成为安全攸关系统质量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形式化方法己经成功应用于各种硬件设计,特别是芯片的设计。各大硬件制造商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形式化方法团队为保障系统的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IBM、AMD等等。近年来,随着形式验证技术和工具的发展,特别是在程序验证中的成功应用,形式化方法在处理软件开发复杂性和提高软件可靠性方面己显示出无可取代的潜力。
ChinaSoft 2021形式化方法与应用Track围绕形式化方法基础理论、技术、支持工具以及领域应用等展开,重点关注形式化方法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以及创新性理论技术在行业内的示范应用。
智能系统分析和验证论坛
论坛主席:
明 仲(深圳大学)、张立军(中科院软件所)、秦胜潮(华为香港研究所)
论坛摘要: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兴技术,近几年在一些长期未解决的任务取得了与人类相当的能力。然而,目前深度学习系统同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可信性问题,比如对于自动驾驶系统,路标的识别错误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深度学习系统的可信性已经逐渐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安全攸关领域。如何对智能系统进行分析和验证以提高智能系统的可信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亟需国内外学者对相关各类新兴技术开展广泛的探索、尝试和交流。
ChinaSoft 2021智能系统分析和验证Track关注智能系统的安全内涵与可解释性、智能系统的形式化验证、智能系统的测试技术、智能系统的对抗攻击技术、智能系统在软件工程的应用等相关技术方法,针对学术和产业面临的难题、挑战和瓶颈,征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理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探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深度学习在开源软件中的应用和实践论坛
论坛主席:
高洪皓(上海大学)、殷昱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群体智慧在开源软件中的大规模应用,开放、灵活、高效的社区群组开发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许多项目参与者相互协作,开源软件生态系统逐渐形成。由于开源软件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参与者的活动复杂,开发人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同时开源社区中数据具有异构、多模态和动态的特性,这给开源软件生态系统的研究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更优化的方法以处理这些数据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提取海量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参数识别和知识表示,给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模式识别等众多研究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探索深度学习技术以解决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分析中的挑战至关重要。
深度学习在开源软件中的应用和实践论文专刊论坛旨在汇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分析中关键问题的相关成果。我们更关注精确和可解释的解决方案,以期在未来的一系列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应用中进行实际部署。
——学术论坛——
顶会顶刊论坛
论坛主席:
刘 辉(北京理工大学)、张宇霞(北京理工大学)、宋 富(上海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本论坛聚焦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优秀学者到CCF中国软件大会来介绍其工作并传授科研经验,以期带动软件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做出更高水平的学术贡献,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
本论坛邀请了今年发表于CCF A类会议与A类国际期的论文作者作为论坛演讲嘉宾介绍他们在科研选题、破题、实验、写作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此外,本论坛将邀请ASE2021年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郝丹教授做主题报告,讲授从事高水平前沿科学研究的经验以及论文评审与筛选的一般流程。
优秀博士生论坛
论坛主席:
蒋炎岩(南京大学)、文 明(华中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优秀博士生论坛是NASAC自2015年设立的报告环节,旨在为全国从事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等研究领域、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多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博士生的创新科技成果,促进不同方向的交叉融合,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
Chinasoft 2021优秀博士生论坛将以博士生学术报告和交流为主,同时发挥导师和工业界专家的指导作用,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Chinasoft优秀博士生论坛包含博士生经验和成果分享和学术界工业界导师互动环节。
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论坛主席:
陈 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 旭(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
论坛摘要:
软件工程、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交叉融合的特点。例如,系统软件采用现代软件工程技术提供高效而可靠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形式化方法为软件的规约、建模、编码和验证提供严格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在软硬件设计、通信、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青年学者论坛为国内从事软件工程、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分享和交流其最新高水平成果的平台,汇集该领域的一线青年科学家共同探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同时欢迎理论计算机科学、程序语言、嵌入式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前来参加。
百答论坛
论坛主席:
谢 涛(北京大学)、姚 远(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第二届“百答论坛”将邀请软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相关领域的参会人员进行不同方面的答疑解惑。答疑内容可以预定若干具体主题,亦可接受开放式问题。
本论坛面向所有正式注册的现场观众与线上观众,旨在为全国从事软件行业的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企业界的相关人士及其他IT从业者,创建一个与业界/学术界专家面对面自由交流的平台。
云际计算技术论坛
论坛主席:
史佩昌(国防科技大学)、王 伟(中科院软件所)、陈志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论坛摘要:
云际计算是以云服务提供者之间开放协作为基础,通过多方云资源深度融合,方便开发者通过“软件定义”方式定制云服务,创造云价值,实现“服务无边界、云间有协作、资源易共享、价值可转换”的新一代云计算模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软件定义的云际计算基础理论和方法”项目于2016年启动,将云际计算作为一种前瞻性研究对象。近年来,多云逐渐成为企业选择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Gartner预测采用多云策略的企业用户到2025年将达到35%,并连续两年(2020、2021)将分布式云作为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云际计算是一种支持多个分布式云对等协作的新型计算范式。
第五届云际计算技术论坛为从事云际计算技术研究、企业应用和标准研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提供一个深入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旨在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分享探讨云际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案例,促进国内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者的学习和交流。
开源软件技术与教育研讨会
论坛主席:
周明辉(北京大学)、杨丽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论坛摘要:
近年来,开源软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迅速成为技术主流。开源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理念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本土开源项目在发展壮大,许多新型技术和应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开源相关课程,让员工们广泛接触开源,既培养优秀的软件开发习惯,又培养开放协作精神。
本论坛邀请了多位学术界知名学者、工业界资深技术骨干,并聚集优秀员工,共同探讨开源软件技术和应用,以及开源教育相关问题:
1)开源软件技术和应用
2)开源课程与开源教育
人机物系统的建模理论与软件定义方法论坛
论坛主席:
刘关俊(同济大学)、张 羽(西北工业大学)、陈雨亭(上海交通大学)
论坛摘要:
人机物三元融合系统,融合了人、机、物的异质要素,是三者的有效协同,为解决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国防安全、社会治理、地外空间探索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有力支撑。软件定义,是通过对异质要素的虚拟化和管理功能的可编程化,对实体产品和系统赋予全新的应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赋能赋智、增值增效,满足多样化、智能化、有效便捷化的系统设计、开发与运维需求。
本次论坛围绕人机物三元融合系统的计算、资源管理、结构等方面的建模理论与方法、以及人机物系统的软件定义方法与技术,邀请多位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人机物系统的建模理论与软件定义方法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思想。欢迎从事相关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与同学前来参加。
软件众测论坛
论坛主席:
陈振宇(南京大学)、蔡立志(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论坛摘要:
如何有效地汇聚群体的智慧进行软件等复杂信息制品的生产,已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科技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信息产品及科技服务集成化众测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2018YFB14034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互联网群体智能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2018YFB1003901)研究进展,为传统软件测试机构,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搭建产教研融合平台,推进我国众包平台向群智平台发展,召开软件众测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软件测试:从众包到群智”。
可持续演化的智能化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论坛
论坛主席:
马晓星(南京大学)、余 萍(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人-机-物”三元融合应用模式正不断加速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其软件基础设施面临着环境资源不断变迁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亟需以智能化为手段、以可成长为本质的可持续演化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可持续演化的智能化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项目研究可成长软件范型理论、持续演化方法和技术及其支撑平台,并针对国防、民生、科学研究等关键领域场景开发解决方案,形成一套面向持续演化的智能化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次会议将对项目进行总结,针对各项关键技术和代表性成果展开研讨。
软件供应链理论与实践论坛
论坛主席:
武延军(中科院软件所)、纪守领(浙江大学)、吴敬征(中科院软件所)
论坛摘要:
软件供应链是软件系统在开发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按照依赖、组合等形成的供应关系网络。利用软件供应链作为“原型材料”已成为软件行业的主流开发模式,软件供应链是支撑产业和服务全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主导软件供应链近乎于占据了市场价值高地。
软件供应链理论与实践论坛,为软件供应链关键技术研究、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界、工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分享和研究成果与实践的交流平台。论坛汇集RISC-V软件供应链、软件供应链建设、软件供应链落地实践及人工智能融合方法等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欢迎RISC-V生态、软件分析、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
——工业论坛——
“工业软件”定义“智能制造”论坛
论坛主席:
胡光初(西安前沿动力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论坛摘要:
工业软件是新时代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是大型科学计算软件,是“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关键技术”。工业软件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球制造业注入了新动能,也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随着智能化发展,升级高端制造业产生了新需求,不论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推进质变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业软件正蓄势待发。“工业软件”定义“智能制造”专题论坛会将于11月20日上午10:40-12:30和下午14:00-18:00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我们邀请到了14位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顶尖专家与我们分享“工业软件”定义“智能制造”。
金融科技前沿技术与发展论坛
论坛主席:
叶明希(汇丰科技)
论坛摘要:
随着金融领域数字化应用的蓬勃发展,金融系统在数字化、智能化、安全性、合规性等领域对于智能化软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数字货币、多方安全计算及可信软件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需求及应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与发展论坛聚焦国内外金融产业的数字化研究与应用,深度探讨及解析在全球合规及网络安全的要求下,如何进行高效的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的金融科技产学研合作与研发创新,同时现场集中展示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前沿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的金融科技产业界多位顶尖专家,旨在深化拓展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需求交叉,加强学术界与金融科技产业界合作,促进智能化软件理论研究、工具成果和行业实践应用的融合发展。
华为-三个专委创新项目论坛
论坛主席:
王千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CCF-华为胡杨林创新基金”是由华为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发起,致力于为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搭建产学研合作及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次论坛邀请了获得2021年“CCF-华为胡杨林创新基金”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及形式化方法3个 软件专题资助的优秀学者进行项目开题及进展交流,旨在进一步明确项目的方案、技术与应用场景,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促进软件理论研究、工具成果和行业实践应用的融合发展。
基础软件产业与生态开放论坛
论坛主席:
孙宏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基础软件产业与生态开放论坛将在2021年11月20日下午在西安举行。该论坛针对我国基础软件“少魂”的现状,从产业、生态与技术角度探讨我国基础软件的发展思路以及进展。本论坛将邀请华为计算基础软件副总裁江大勇,华为计算基础软件资深专家(首席)孙宏伟,OpenHarmony首席架构师李毅,openEuler首席架构师胡欣蔚,openGauss产品总监胡正策,MindSpore首席架构师应江勇以及3位基于openEuler, openGauss,mindSpore的合作伙伴分享基础软件的产业,生态主张以及落地情况。一共8个Session,3个小时。论坛由孙宏伟主持。
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验证论坛
论坛主席:
蒲戈光(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在芯片设计和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设计的芯片进行正确性保障是EDA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形式化验证方法是实现芯片设计正确性保障的重要技术和手段。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验证论坛聚焦国内芯片验证软件最新行业进展和理论前沿,深度解析我国EDA软件形式化验证领域现状,研讨目前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工业界的应用成果、主要问题和挑战等。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的工业界多位顶尖专家,旨在深化拓展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需求交叉,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促进国产EDA验证软件理论研究、工具成果和行业实践应用的融合发展。
嵌入式操作系统论坛
论坛主席:
崔西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胡春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毓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论坛摘要: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基础软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就是核高基重大专项,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高基专项,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航天、航空、军工、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业界已经由国外嵌入式操作系统主导,转向由国产自主可控操作系统代替的良好局面,不论是从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还是从产业化的集成应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本次嵌入式操作系统论坛聚焦国产操作系统理论前沿和产业生态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度解析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领域现状,研讨目前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工业界的应用成果、主要问题和挑战等。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的工业界多位顶尖专家,旨在深化拓展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实践需求交叉,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促进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理论研究、产业发展、生态和谐,为我国基础软件的进步、工业界发展以及国防进步做出贡献。
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论坛
论坛主席:
陈 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云松(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嵌入式软件在航天、航空、轨交、汽车、核能等领域广泛应用,是重大装备关键功能的主要实现载体。随着“软件定义装备”特征的不断深化,国家重大工程对可信嵌入式软件的需求更加突出。同时,针对嵌入式软件的软件工程和形式化方法研究也一直都是学术界的重要关注点。
本论坛由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起,旨在加强工业需求和学术前沿融合,为工业界现实问题凝练和学术界成果更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架起桥梁。论坛已在ChinaSoft 2020举办一次,并将持续举办下去,打造学术界和工业界探讨可信嵌入式软件的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将邀请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多位专家,一方面,分享当前国家重大工程中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趋势、案例、科学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分享国内学界在嵌入式软件分析、测试、验证以及智能软件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软件工程产业论坛
论坛主席:夏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论坛摘要:
华为软件的形态多样,覆盖了从ICT产品、终端、云和车等多种多样的软件。软件形态的多样性对华为软件工程的发展造成了独特的挑战。当前华为累积了海量的软件资产(例如近千亿行代码),如何对海量资产进行治理是当前一大重大挑战。此外,华为拥有大几万的软件工程师,如何利用各种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软件工程师的能力也是当前遇到的重大挑战。
本次论坛邀请华为软件工程专家,就华为软件工程遇到的挑战与学术界专家进行研讨,从提升软件智能、代码智能和人机智能共同探讨下一代软件工程自主技术栈。
——教育论坛——
系统软件教研论坛
论坛主席:
张 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 渝(清华大学)
论坛摘要:
计算机系统及其生态链的构筑迫切需要理解和掌握编程语言、程序分析和系统软件原理与技术方面的人才,为核心系统研发提供中坚力量。系统软件类课程主要讲授编程语言的原理与机制、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和技术、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实现等。通过这些课程,不但要培养员工掌握语言与系统的理论基础,使之能建立准确描述真实系统的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系统行为;而且要强化系统实践,培养员工分析与构造结合底层硬件特性的系统软件研发能力。
为推进各高校在培养员工程序设计能力、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研发能力方面的进程,交流和改进课程实践体系,了解业界进展与需求,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和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特举办“系统软件教研论坛2021”,邀请国内从事程序设计及系统软件类课程教学和科研的高校教师和从事计算机系统研发的业界专家以及进行报告分享和交流研讨。本次会议还邀请全国老员工操作系统设计赛一等奖获得者团队成员分享参赛经历,并进行关于课程改革与系统软件类竞赛活动的圆桌讨论。期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建立各高校教师之间、高校与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推动更多的高校进一步推广和改进程序设计和系统软件类课程的相关课程教学。
软件工程教育论坛
论坛主席:
李宣东(南京大学)、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张 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论坛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战略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是公司产品的重要环节。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国务院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2019年组织编写了一套《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包括理论、系统、开发、质量四个类别共10门课程,分别是《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基础软件与开源系统》、《分布式系统》、《大规模领域软件系统》、《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安全》;每门课程的指南包含课程目标、适用对象、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考核要求、课程资源等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和改进软件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本次论坛特别邀请参加指南编写的老师详细介绍课程指南的内容。
形式化方法教育论坛
论坛主席:
邓玉欣(华东师范大学)、刘万伟(国防科技大学)
论坛摘要:
形式化方法教学在信息类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此类课程对于多数员工而言,具有内容抽象、应用难度较大、知识点繁杂等特点。这对从事形式化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提出了挑战。为此,ChinaSoft 2021会议组织了本次形式化方法教育论坛,其目的于交流形式化方法的课程教学经验,探讨信息类相关学科中形式化方法教育的途径,以期促进形式化方法课程的教学。
程序设计教育论坛
论坛主席:
李 戈(北京大学)、卜 磊(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CF中国软件大会自2020年开始设立“程序设计教育论坛”。论坛的主旨是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届“程序设计教育论坛”面向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布了论文招募通知,收到“程序设计教育”相关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优秀论文被录用为大会论坛报告成果,并将从中再精选出部分论文推荐至计算机教育相关的期刊发表。希望借助“程序设计教育论坛”能够持续推进我国程序设计领域的公司产品水平,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论坛
论坛主席:
陶先平(南京大学)、吴海军(南京大学)
论坛摘要: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已经向几乎所有应用领域进行着渗透。这种渗透不仅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应用视角,也为计算机软件技术提供了丰沃的研究和应用场景。如何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为这种渗透和学科融合提供教育支撑,让我们的青年学子甚至社会民众了解、熟识、掌握直至贡献,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的基本述求。
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在国内已经有了长足的探索和发展,有不少高校和团体在此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次会议特组织此次教育论坛,论坛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或教育组织管理者,分享他们在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的理念、机制、举措、现状、经验和期望,以期推动中国的计算机软件通识教育更上台阶。
软件实践教学论坛
论坛主席:
毛晓光(国防科技大学)、钟 将(重庆大学)
论坛摘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响应国家关于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的号召,CCF中国软件大会自2021年起设立“软件实践教学论坛”。
在“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背景下,本论坛不仅关注面向软件的实践教学问题,也关注基于软件的实践教学问题。本论坛将大力推动高校用软件技术与方法升级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建设,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实践教学创新、一流课程建设、特色化软件学院、产教协同育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虚拟教研室等广泛主题的经验分享和进展报告的平台。